2017年4月9日 星期日

一個旅遊行程的生產過程

Z和我的旅行有兩種, 一是上班的過夜休息, 一種是單純的規劃出遊。
那些旅遊的城市當然有些熟悉有些陌生。



到一個陌生城市之前,我們準備的方法是拿出一張紙後用Google Trip Adivisor 先搜尋地點, 可用背包客棧再一起討論出我們兩個喜歡的景點與餐廳,先以星號標註在 Google Map

我們的行程通常不會抓得太緊,大致上選出天數x4數量的景點,這時候就可以開始參考地鐵、捷運的地圖,還有網路上許許多多的文章,調整出移動順暢的行程。


點跟點之間的時間,若是一般的大城市如西歐各國、美國、澳洲及日韓,都可以直接用google map蠻準確的試算出所需要的移動時間,再加上找路休息喝咖啡的緩衝時間,就可以簡略的規劃出天與天之間的行程表了。

實際動手做雖然比直接找懶人包多花上不少時間,但在做的時候就能預先從地圖上看出路線,到了當地就省下了找路的時間;有時還能發現一套自己的移動模式,例如: 許多人到奈良會由京都前往,但其實大阪到奈良的距離其實更短,是可以依照住宿地點去調整路線的。


 

吃,總是我出遊最重要的事情之一。
有時我會因為想吃某家餐廳或已經訂位而要求Z陪我去吃某些點。

我就是一個如果沒有吃到好吃的東西就會不開心的人, Z也習慣了我會這樣。就算沒有預先找好要吃的, 我也會在她逛街挑東西時, 站在一旁搜尋想吃的東西。或有時憑著一個路過的食感就在路邊攤坐下或轉進某家店。

每個地方覓食的工具則各有不同, 但方法大致相同。

" Eat like a local" ( 像個當地人一樣的吃) 是我找餐廳的大方向,比如在美國用Yelp在日本用Tabelog,在港澳用OpenRice 等等。

但當然,最簡單的方法是向當地人詢店或是當地朋友帶路了。
我們很享受在網路上沒有人分享過的餐廳用餐的感覺,雖然結果有時會不如我們想像,
但沒有網路的食記文,享受那種自己將一間餐廳開箱的感覺,會讓人食髓知味樂此不疲。


旅行要說起來,何止二三事。
打完這篇,想起有時候我跟Z的出遊其實只是想找個地方休息放空,事前全無規劃。
我們可以因為要找限量飲料走進每間遇見的商店,可以找一間咖啡廳就坐好幾個小時,
不管想做什麼,我和Z都會找個開心的方法度過我們一起的時刻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